何叔衡(1876年-1935年),湖南宁乡人
自称“忘家客”的何叔衡,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曾夸他:“何胡子是感情一堆!”同为“宁乡四髯”之一的谢觉哉赞扬他:“热烈的感情四射着,触着就要被他感动。叔衡同志是如此。”对于同志、战友来说,何叔衡给人的感受是如此。那他对于家人呢?
坚贞不变的夫妻之情
何叔衡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物。他虽然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但他并没有被局限于传统的农村生活。相反,他怀揣着对知识和道义的渴望,努力在私塾中学习,即使被戏称为“穷秀才”,仍然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
何叔衡21岁时,在家乡与袁少娥结为夫妻。袁少娥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村妇女,从未上过学,也不识字,还裹着脚。虽然他们二人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彼此的差距也甚大,但是婚后夫妻感情非常好。何叔衡在外工作时,妻子就在家替他照顾家里。袁少娥生下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可惜两个儿子夭折,只留下三个女儿。家中长辈不满,亲朋好友也劝说何叔衡,要他纳娶“二房”生个儿子来延续家族香火,深爱妻子的何叔衡坚决反对,他将三女儿取名何实嗣,意为何家的实际继承人,挑战了封建伦理观念。
▲何叔衡同志故居大门
何叔衡一直没有忽视妻子和女儿们,他对她们都非常好。何叔衡反对给女孩子裹脚。他教育孩子要自由自在,不被道德礼教所束缚。他牺牲后,家里并不知道具体情况,而他的妻子袁少娥也一直在等他。无畏条件艰苦和周围人的劝说,袁少娥一直在默默等待,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
不厌其烦的教子亲情
后来,何叔衡实在不愿太过违逆父亲延续何家香火的心愿,便将侄子何新九过继为子。何叔衡对何新九的教育 十分耐心细致、认真负责。1928年,何叔衡受党组织派遣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在莫斯科期间,他仍然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关心着家中的一切。1929年2月3日,在莫斯科的何叔衡给何新九写信道:
……我绝对不是我一家一乡的人,我的人生观,绝不是想安居乡里以善终的,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谋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的。此数言请你注意。
我挂念你母亲,并非怕她饿死、冻死、惨死,只怕她不得一点精神上的安慰,而不生不死的乞人怜悯,只知泣涕。我现在不说高深的理论,只说一点可做的事实罢了。
1.深耕易耨的作一点田土;2.每日总要有点蔬菜吃;3.打长要准备三个月的柴火;4.打长要喂一个猪;5.看相、算命、求神、问卦,及一切用香烛钱纸的事(敬祖亦在内),一切废除;6.凡亲戚朋友,站在帮助解救疾病死亡、非难横祸的观点上去行动,绝对不要作些虚伪的应酬;7.凡你耳目所能听见的,手足所能行动的,你就应当不延挨、不畏难的去做,如我及芳宾等你不能顾及的,就不要操空心了;8.绝对不要向人乞怜、诉苦……
为革命奉献的赤子之情
1935年2月24日,何叔衡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上杭县水口镇小径村被敌人包围,突围时身负重伤,壮烈牺牲,时年59岁。
何叔衡大女儿何实懿,虽然一辈子都没有走出家乡,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她继承了父亲的秉性,甘为革命充当后盾,尽心照顾母亲、祖父,为这个革命家庭默默奉献了一生。1932年春夏之交,何实懿因病去世,年仅29岁。
二女儿何实山、三女儿何实嗣追随父亲何叔衡参加革命,也作出了重大牺牲。何实山的第一任丈夫,时任中共湘东南特委书记的夏尺冰,由于叛徒告密而于1931年在长沙被捕,后被敌人杀害,年仅27岁。何实嗣为全力投身革命,将三儿子送进育婴堂,之后再也未能找回来,1937年又因环境险恶失去已满6岁的二儿子。
何实山、何实嗣两人也曾被敌人逮捕入狱,但都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坚定。1931年,何叔衡要转移到江西苏区, 两个女儿留在上海进行地下工作。临别时,何叔衡将自己的一个戒指送给失去丈夫的何实山,鼓励她再婚。在那之后,父女三人就再也没见过面。新中国成立后,何实山当选为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何实嗣则担任了北京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的确,何叔衡是一个有担当的丈夫和有责任心的父亲, 他自子女幼时起便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孩子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何实山和何实嗣积极践行着父亲对她们的教诲:“一个共产党员就是要坚决和敌人斗, 流血牺牲是难免的,不要庸庸碌碌地老死在病床上,而是为革命死在大马路上。”
(摘自:《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