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区简介
王氏宗祠,亦称渔溪王氏宗祠,位于衡南县栗江镇隆市村渔溪组,为衡阳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始建于北宋嘉裕六年(1061),王万庄在此买田安家,并建了祠堂,时称崇本堂,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元代毁于战乱;明永乐十二年(1414)重建,易名王氏宗祠。明永乐二十年(1422),衡州知府史中奉明成祖朱棣旨意改为“衡阳第一家”并亲笔题书。清康熙至光绪年间先后六次维修和扩建,建筑面积达1950平方米。民国29年(1940)再次修聋后改称王家祠堂。1988年8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中国文化部撰写的《中国名匾》把王氏宗祠的门额匾“衡阳第一家”收入条目,湖南省建筑学会编写《湖南建筑志》,将之作为唯一的宗祠建筑录入。1996年1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以王氏宗祠为主要内容拍摄了2集纪录片。王氏宗祠文化内涵丰富,忠、孝、耕、读是基本要素,耕读为本,忠孝为用,是渔溪文化的核心,其中大门门联“古今忠孝门第、世代耕读人家”,檐柱联“惟孝弟忠信为本,以礼义廉耻存心”,充分体现了“衡阳第一家”的精神内涵,有湖湘文化“活化石”之誉。 2013年3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王氏宗祠所在的隆市村也获批全国“传统民居保护村落”。
王氏宗祠坐北朝南,砖、石、木混合结构。有48根主柱、柱础、13条门框等均系石料加工而成。全祠由正堂、左右祠阁五栋联为一体,石柱木梁,硬山顶,盖小青瓦;栋间施风火山墙,两端爪角飞翘,祠高
王氏宗祠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和风格,部分构件系明代原物;石构件上的雕刻和木构件上的彩绘丰富精美;门联、柱联保留了明代尚书湛若水、曾朝节、清代状元罗洪先等贤达名流的书法真迹。号称“衡阳第一家”的王氏宗祠,地处九水潆洄,山色空明的栗江镇大渔村。进得村来,9条垅口的水直往祠前弯月形水塘里流,故当地有“九龙捧圣”之说。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斗拱,这里的斗拱有五六种,如由四层格子组成的如意拱,就象魔术师变戏法似的,往上看是棱形,朝下看却又成了方形。变异斗拱、云缝斗拱、罩井斗拱、螺丝斗拱风格迥异,专家们认为,这些斗拱可与故宫斗拱媲美,使人难想象它们是怎样构造的。
“王家祠堂花艳艳”是当地广为流传的一句口头禅。展现在正门祠匾上的汉白玉石雕二龙戏珠,昂首舞爪,生动活泼。两旁石狮上的一对古鼓,正面塑媲是丹凤朝阳。另一面,或野鹿含花,或喜鹊含梅,或鹭鸶采连,或白鹤含书。下方的双麒麟亲昵的引颈相视,似窃窃私语。屋檐微微上翘,状如飞檐。檐下刻的是花,祠内雕刻彩绘的也是花。石雕遍于门框、门额、石柱、柱础,有浮雕、阴刻、阳刻、线刻等多种形式,连瓦檐瓦都是雕刻,图案典雅,刀工纯熟。墙上100余处彩绘、彩塑形神兼备,有神工鬼斧的八仙过海;有呼之欲出的麻姑献寿;有穷形尽相的桃园结义;有活灵活现的古城会。天花板和粱架上的彩绘美轮美奂,巧夺天工,龙凤欲飞,虎豹犹鸣,花鸟虫鱼,栩栩如生。装饰木刻300余处,技艺精湛,玲珑剔透。戏台八角楼为魁星点斗,多彩多姿。“历朝甲第;累世文明”。明代尚书湛若水题写的阳刻柱联,字与字之间都刻有奇花异草,色彩缤纷。木刻两边的图案打破了对称的格局,无一同处,呈现多样的艺术美。木质装饰全是雕刻,施以彩绘,神态逼真。置身祠内,犹如进入一座花的艺术殿堂。王氏宗祠前后修建时间历400余年,整体构思贯穿始终,足见工程设计者长计远虑的独具匠心。
二、游览信息
1、景区门票:免费开放,景区服务电话:0734- 8789360。
2、开放时间:全年免费开放。
3、特色节事活动:每年农历十月秋祭。
三、交通信息
1、公共交通:景区坐落在衡南县栗江镇,衡南县城和衡阳市区均已开通直达县际班车。游客可在衡南县城中心汽车站或衡阳市中心汽车站,乘坐至栗江镇。
2、自驾车:从衡昆高速硫市出口下高速,进入景区连接公路,按景区交通指示牌行进约11公里,到达景区停车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