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县政府工作部门 > 县财政局 > 规划总结

衡南县财政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1月4日

 

2023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县财政全体干部职工真抓实干、主动作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2023年财政运行情况总结如下并就2024年财政工作作出规划。

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财税收入方面。2023年全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6.4亿元,同比增长12.49%。其中地方税收完成11.66亿元,同比增长13.99%;非税收入完成4.74亿元,同比增长8.97%;地方税占比为71.11%,同比增长0.93个百分点。

(二)财政支出方面2023年全县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33亿元,同比下降3.69%。其中,民生支出41.71亿元,占比65.85%;公共服务支出36.32亿元,占比57.34%;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农林水等重点支出分别为4.98亿元、11.03亿元、11.48亿元、11.15亿元。

(三)债务管理方面截至2023底,全县全口径债务总额112.98亿元,其中系统内政府债务78.03亿元,隐性债务34.88亿元、经营性债务0.06亿元、关注类债务0.01亿元。1-12月共化解债务本息9.92亿元,其中偿还政府债务本金3.78亿元,利息2.22亿元;化解隐性债务本金2.79亿元,利息1.13亿元。根据省财政厅有关文件通报,我县2023年6月底债务风险等级为风险提示地区,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二、主要做法

(一)全力挖潜增收。一是高起点谋划。制定《衡南县财税工作争先创优工作方案》《衡南县税费精诚共治实施办法》《衡南县2023年税费精诚共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税费精诚共治专项工作组,形成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财税收入共治大格局。二是高协同推进。强化涉税涉费信息共享,建立税务与财政等十个相关部门数据共享渠道,实现“思想共识、力量共聚、政策共研、机制共商、平台共搭、标准共通、信息共享、财源共建、风险共管、责任共担”的税收共治目标。三是高效率挖潜。持续开展税收清理“八大”专项行动,推进税源强基2524计划,大力推行成品油税控监管,加大综合治税和老欠清收力度,全面盘活“三资”。截止至2023年12月初,我县共处置盘活国有资产62项,总计203662.84万元,入库收益116900万元。

(二)聚力保障支出。一是积极向上争资。优化沟通渠道,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及时反映我县财政支出实际情况,争取政策和资金倾斜,缓解财政支出压力。二是合理安排支出。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支出,优先保障“三保”,在支出预算执行上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及预算指标安排情况,切实做好重点支出保障。三是优化库款管理。按照省市财政部门工作要求,出台具体的资金支付操作规程,改进财政资金调度方式,优化资金支付的层级管理,在保障库款使用安全规范的前提下,将库款保障水平维持在合理水平。

(三)竭力防范风险。一是强化工作措施。出台《衡南县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举债,杜绝虚假化债,确保到期债务不违约、不爆雷。严控项目融资费用,政府投资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和融资平台公司经营性项目融资费用基本上控制在年利率6%以内。二是严格排查管控。成立专项债券项目工作专班,做到专班专人专抓,切实加强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管理,同时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三是严格化债期限。编制我县防范化解地方债务总体方案及相关分领域方案,确保全县债务风险努力控制到相对安全地区的总体目标,并按照文件要求分年度定措施确定化债具体目标。

(四)着力规范管理。一是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有效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业务与系统应用融会贯通,确保直达资金系统、核算云系统与一体化系统数据精准统一。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在省财政厅的各月度考核中综合排位均在全省名列前茅。二是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实现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全方位协同管理,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三是预决算公开透明阳光。按时保质完成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实现预算单位“全覆盖”。公开内容逐步细化,有序推进财政精细化管理。四是财政监督检查推深做实。开展“三湘护农”专项检查、惠农补贴资金突出问题整治暨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严肃了财经纪律、规范了财经秩序。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财政可用财力不足。一是缺乏支柱财源。我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县工业起步较晚,园区企业和招商引资项目尚处在建设期和投产初期,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还不够明显,尚未形成支柱性产业。二是收入增长乏力。由于历年收入基数过高,综合经济实力与税收基数不符,造成年年任务吃紧,增长乏力。加之受宏观经济和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影响,税收增长后劲不足,减收压力进一步加大三是主体税种贡献率低。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以及我国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县整体经济形势下行,工业企业税收贡献率较低,导致我县主体税种税收增长缓慢。

(二)债务风险化解困难。一是债务化解风险客观存在。随着近几年发行的政府债券陆续到期,隐性债务也将陆续到期,未来几年每年还本付息总额将达10亿元以上,同时财政收支矛盾越来越突出,县本级财力可用于债务偿还的空间十分有限,到期债务还本付息压力较大。二是偿债资金筹集难。近几年来,由于政策性刚性支出逐年增长,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乡村振兴等民生支出逐年递增,支出增速大于收入增速,财政总支出规模及缺口越来越大,债务还本付息存在较大困难。三是专项债券项目建设滞后。2020年至2023年,我县共申报到位专项债券项目20个,到位资金30.03亿元。由于部分项目前期手续复杂,办理时间过长,影响开工进度,目前专项债券项目实施进展较为缓慢。四是平台公司发展动能不足。转型改革前我县融资平台公司只担负政府融资建设和项目发展与管理工作,没有经营实体,缺乏持续稳定的经营性收益,自身“造血”能力较弱;同时平台公司资产质量低,变现难度大,无法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现阶段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改革刚刚起步,需加大投入重新组建经营实体子公司,所承担偿还的政府隐性债务对本级财政预算资金安排的依赖性仍将长期存在。

四、2024年工作计划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县财政工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研究制定财政工作方案,确保2024年财政工作平稳运行。

(一)“稳”字当头促增长。按照省级统一部署,大力实施财源建设提质三年行动,加快谋划高附加值重点项目引进,扶持做强建筑、物流双总部经济,全力支持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主导产业,全方位推进税费精诚共治,持续盘活国有“三资”,拓宽财政增收渠道。

(二)“紧”字为要保重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执行过“紧日子”二十三条举措,硬化预算约束,将民生投入占比稳定在70%以上,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将增进民生福祉和激发内需潜力更好结合起来。

(三)“严”字托底防风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进行全方位监测、穿透式监管,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加强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