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
2024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财政部门全体干部职工真抓实干、主动作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2024年财政运行情况总结如下并就2025年财政工作作出规划。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财税收入方面。2024年,全县累计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22亿元,同比增长11.02%。其中地方税收完成13.00亿元,同比增长11.34%;非税收入完成5.22亿元,同比增长10.25%;地方税占比为71.34%。
(二)财政支出方面。2024年,全县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99亿元,同比增长10.31%。其中,民生支出45.91亿元,占比65.59%;公共服务支出35.34亿元,占比50.5%;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农林水等重点支出分别为4.54亿元、13.2亿元、10.23亿元、13.3亿元。
(三)债务化解方面。截至2024年底,衡南县地方政府债务总额117.95亿元,其中系统内政府法定债务91.1亿元(含一般债务36.74亿元,专项债务54.36亿元),政府隐性债务26.84亿元(直接隐性债务19.34亿元,政府支出责任7.5亿元)、关注类债务0.01亿元。全年共化解债务本息20.77亿元,其中偿还政府债务本金7.46亿元,利息2.54亿元;化解隐性债务本金9.75亿元,利息1.03亿元。债务风险等级为风险提示地区,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二、主要做法
(一)财税增收方面。一是聚力统筹谋划。制定《衡南县财源建设激励工作方案》等文件,在推动产业财源培植、骨干税源企业培育、产业园区亩均效益提升、国有"三资"盘活、税费精诚共治提效等方面创先争优。二是合力协同推进。充分发挥协税护税工作专班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健全"税务+"部门涉税涉费信息共享工作机制,聚焦重点关键,加大税控监管力度,确保财税收入颗粒归仓。三是大力清缴挖潜。制定《衡南县清查处置闲置国有资产资源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组织开展全县闲置资产资源清查摸底工作,逐步解决未办理"两证"历史遗留问题,积极清缴历年欠缴地块资金,充分挖掘财税收入增长潜力。
(二)保障支出方面。一是优化库款保障。合理调度资金,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支出,实现全年财政重点支出的"三个确保"。2024年我县1-11月库款保障系数均保持在0.3-0.6的合理区间,保证了全年财政收支计划和"三保"资金保障计划的圆满完成。二是加强支付监管。出台措施规范人员和单位运转经费,按序时进度对单位基本经费的拨付进度进行考核,加强经费审核工作,对不符合财政规定的支付进行退回处理,对"三公经费"使用不规范的单位进行月度通报,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严管专项资金。制度规范专项资金申报、分配、审核、拨付、监管等环节,全面整顿全县财政专户,盘点对账单位结算户资金。
(三)防范化债方面。一是全面落实"全口径"监管。督促指导全县所有监测单位分类完成数据上报,全面清查摸底县域各债务单位系统外债务余额,尽全力做到"无死角"监管。二是超额完成"双压降"工作。衡南车江湖南省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衡南江口湖南省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及衡南县衡阳清泉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具已完成存量隐债清零,我县2024年融资平台数量压降任务为2家,超额完成2024年平台"双压降"任务。三是推进债务"降成本"工作。对各金融机构分别下发协办函和贷款明细,积极督促各债权银行尽快对接其市级分行,尽早完成地方债务部分存量贷款降息任务。截至11月,衡南县融资平台存量债务降息完成0.11亿元。
(四)规范管理方面。一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实现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全方位协同管理,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二是预决算公开透明化。按时保质完成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实现预算单位"全覆盖"。公开内容逐步细化,有序推进财政精细化管理。三是推进落实财政监督检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财会监督专项检查和会计评估监督检查,并对惠农补贴资金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对发现问题立行立改,边查边改,迅速整改到位,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可用财力不足。一是缺乏支柱财源。我县是农业大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产业税源、骨干税源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仍有待提升,尚未形成支柱性税源。二是收入增长乏力。近年受整体经济下行影响,我县建筑行业、房地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税收下降幅度较大。目前我县财政收入对上依赖度仍在80%左右,大部分财力收入依靠上级补助收入。三是税源结构不优。地方税收虽有所增长,但部分骨干税源减幅较大,主体税种呈下滑趋势,税源结构不优。
(二)债务风险尚存。一是化债目标任务重。随着2023年末由省财政厅牵头编制的"1+N+X"防范化解地方债务总体方案落地,明确了我县政府隐性债务2027年末前化解清零和融资平台公司数量2026年末前压降清零的具体目标,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二是化债资金筹集难。随着政府法定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每年到期还本付息金额不断增加,而化债资金筹集难度逐年提升,政府偿债压力一年大于一年。但近几年来"债务大户"平台公司经营收入较少,资产处置收入也不够理想。且我县项目储备也不丰富。三是政策了解不透彻。由于县级各职能部门对上级通知落实不到位、部门之间协同不力、政策文件学习不深等原因,导致我县在申报项目争取资金上打了不少折扣。
四、2025年工作计划
(一)树牢零基预算思维。打破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的基数依赖,所有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点,以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导向,以可用财力为上限,按照实际资金需求、项目轻重缓急、绩效评价情况等因素进行分配安排。
(二)稳步促进财税增收。坚持"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聚力挖掘招商潜力,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电力装备制造主导产业,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全方位推进税费精诚共治,持续盘活国有"三资",拓宽财政增收渠道。
(三)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牢固树立习惯过"紧日子"意识,严控"三公经费",继续缩减非生产性和公用经费支出,全力保障我县"三保"支出、民生支出和重点扶贫项目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四)全力防范债务风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进行全方位监测、穿透式监管,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加强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