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交通运输局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计划
衡南县交通运输局
(2022年12月29日)
2022年,面对新冠疫情多点爆发的严峻形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交通运输工作实际和疫情防控安排部署,出色的完成了全年既定目标和各项任务。特别是在“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工作上,全局干部职工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履职尽责,不辱使命,成功创建了湖南省“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现就我局2022年2022年各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四好农村路创建方面。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工作是我局2022年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我局通过聚焦乡村全面振兴、激活内生动力、服务质量水平、城乡融合发展这四个抓手,在农村公路建、管、养、营运上狠下功夫。花小钱,办大事,重点打造了向阳街道32.1公里、岐山镇27.5公里的四好农村路示范片区,建成了一批小康致富路、平安放心路、美丽乡村路、美好生活路。我县“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已在省交通运输厅官网公示并通过。
(二)项目建设方面。一是强势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衡永高速建设采取问题交办双清单制,一月一调度、一月一落实,稳步推进征地拆迁扫尾工作,圆满完成了个案处理和边线房问题,进一步优化了施工环境,构建了良好路地关系,为项目按期完工提供了坚实保障。做好了江口渡改桥项目协调配合工作,预计大桥主桥2022年年底合拢,2023年上半年通车。加快泉溪大桥危桥改造工程进度,确保2022年底完成水下桩基工程。二是稳步推进前期项目。G322衡南河市至宝盖公路、衡南县泉南高速硫市收费站至S339公路、S337衡南县花桥至泉溪公路项目目前工可报告已编制。我局多次赴省厅进行汇报,省厅已组织初评,年底将进行复审。三是扎实建好农村公路。2022农村公路“三路”建设目标任务共20个,58公里,目前共完成27.015公里,乡镇通三级19.895已在招标,剩余均已完成路基建设,正在完成设计、财评、招标等前期工作,年底可全部完成。
(三)运输行业监管方面。一是疫情防控坚持常态落实。从四月份开始,派出全局干部职工轮流支援我县五个高速公路卡口疫情防控工作,24小时值班值守,守好了衡南第一道关口。常态化组织道路运输行业从业人员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开展春运、清明、五一、中秋、国庆等重点时段疫情防控专项督查检查,截至目前,下发关于疫情防控各项通知、文件36件、累计检测人次达到15000人次、累计检查道路运输企业疫情防控落实情况共计27家。二是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落实大力推进全程网办、网上预约办理、容缺办理等工作措施,进一步在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在为企为民服务上下功夫。半年来,共受理资格证年度信誉考核2243件;《道路运输证》年度审验2563件;机动车维修企业备案2家;涉路许可7件;企业道路运输经营许可8户;个体车辆许可483户。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赢得了企业及群众的好评。三是公交服务坚持惠民为民。始终坚持“安全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为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及结合群众出行需要,在泉溪大桥危桥改造期间我们根据老百姓出行需求及时调整部分公交车运营线路。并结合人大代表提案,经过调研,新开通云集至三塘工业园公交线路。通过积极努力,全县375个建制村100%通班线车。先后开通了县城公交1路、2路、3路公交,完成了向阳片区、泉溪片区、三塘片区的农村班线公交化改造工作,县城周边20公里范围内实现公交线网全覆盖,公交化运营率达70%以上,满足了我县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
(四)安全监管方面。聘请“第三方”检查组对全县“两客一危”运输企业每季度开展安全检查,制订《贯彻落实底线工作“五全一常态”机制实施方案》以及《衡南县交通运输企业安全检查表》。排查隐患200余项,将1家企业列入“重点监管”名单;完成了G322国道棉花山段安全隐患整改工程,对棉花山路段进行切弯降坡,硬化路肩,增加安全标志标线等,有效缓解该路段交通事故多发问题;做好了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全县共采集“四违”(违法搭建、违法采挖、违法堆放、违法占道经营)数据136项,完成整改40余处。
(五)治超工作方面。治超信息平台初步实现了省、市、县、站四级联网,1个固定治超站、2家20万吨以上重点源头企业、28家20万吨以下的货物源头企业、全县重要路段重要卡口和2处不停车(非现场执法)检测系统接入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治超,在源头企业、在建工地等重点部位悬挂宣传横幅 40余条,鼓励广大群众参与治超工作,积极举报超限超载行为,坚持打治超的人民战争,今年共接到群众举报线索30余条,查实并实施处罚18条,共检测车辆3.5万余台,处罚超限超载车辆400余台,卸载转运4600余吨。
(六)交通治理标准化方面。对县城内50个公交站台的商业广告进行清理,将主干道的公交站台全部更换为公益广告,目前公益广告覆盖率达90%;全面深入开展普通国省道路域环境治理 “攻坚月”活动,将交通治理标准化延伸到各路域各乡镇县乡道,对公路标志、标牌、标线、安全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进行了摸排,建立了整治工作台账,明确了整改时限。对省道S219线全线22.952公里实施标准化治理。共清理石砌水沟5370m、土沟清淤7210m;全路段行道树刷白,剪枝;完成G322大中修5.7公里、完成路面修补2万4千平方、完成水沟清理32公里、完成路肩杂草清理52公里。完成标志标牌安装修补300余块。路政执法队员全员全天候到国省道进行集中整治,已完成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和非公路标志等行为41处,为全面完成路域环境整治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方面。2022年,我局共收到提案建议47件,其中人大建议34件(市人大3件,县人大31件),政协提案13件,涉及道路管养、建设、改造、通道绿化和桥梁修建方面40件,涉及物流、公交运营等方面7件。我们经过对提案和建议的梳理、分析、调研,并与代表、委员见面或电话沟通后,目前提案建议均已办结并书面回复,有些提案建议因资金、计划和实施周期所限,目前还在继续跟进,并跟代表、委员做好了政策解释工作,切实做到了见面率、回复率、满意率三个100%。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公路项目制约较大。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因受国土用地、基本农田等条件制约,部分公路新改建线路线型差,等级标准低,局部地段难以达到相应技术标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难以满足农村产业发展和老百姓的出行需求,存在安全隐患。农村公交运行难。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进一步深化,农村常住人口逐年减少,农村公交一直是亏本运行,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农村公交公司运行更加举步维艰,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治超工作存在盲区。目前我县上规模的货运源头企业都已安装源头监控和进出场监控摄像头,源头管控到位。但仍有较多分布在乡、村道上的小作坊、小料场存在源头非法超限超载运输现象,光靠交通运输部门路面巡查,难以彻底整治到位。受疫情影响,道路旅客运输企业亏损严重,直接影响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投入。
(三)安全经费严重不足。一是局机关和局属各单位的安全工作经费不足,严重影响到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安全隐患整改经费不足,主要体现在渡口渡船维修改造经费缺失。近年来,县财政一直没有安排此类经费,导致渡口渡船维修改造不能及时完成,隐患不能消除,给渡运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三是停泊区工作经费不到位。我县目前有三个停泊区,分布在湘江和耒水水域,去年按照县政府工作安排,县水利局将停泊区管理工作移交给我局,但是工作经费没有一并移交,导致停泊区管理工作难以到位。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科学研判,加强行业管理力度。优化运力调配,科学安排客运班次,根据最新中高风险地区名单,加强道路客运管控,及时暂停往来中高风险地区的客运班线,针对客运站场、快递物流企业等重点场所,开展上门服务指导,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落细人、车、站的疫情防控举措,制定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所有公交、出租车辆严格实行“一车一码,上车必扫码、口罩必佩戴”。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在各卡点设立党员服务岗,针对群众紧急需求给予贴心服务,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用实际行动,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增资跑项力度,进一步跟省交通运输厅进行汇报,以我县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为契机,争取更多好的重大交通项目落户衡南。
(三)坚决守住交通安全底线。一是强化安全事故隐患防治。突出抓好重大隐患路段、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工程建设等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全面落实交通运输事故隐患“一单五制”闭环管理。二是集中开展系列整治行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力推进“隐患清零”行动和船舶碰撞桥梁隐患治理三年行动,常态化整治铁路沿线安全隐患。三是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保障。强化特殊时段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及时、准确报送信息,全力抓好重大假日、五一黄金周交通安全工作。
(四)深入开展交通治理标准化。对一阶段交通治理标准化创建工作进行回头看,防止反弹,对标对表逐一落实到位。安排专人对全县公交站台、站牌进行定期巡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由交通运输站场服务中心安排专人进驻云集客运站负责客运站交通治理标准化工作;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将严格按照通国省道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全面排查和整治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施、防护工程、桥梁、公路安全设施,保障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和安全保障水平。
(五)倾力筑牢治超防线。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要求,形成“交通+交警+行业监管部门+乡镇(街道)综合执法”的联合执法模式。建立完善源头治超联合执法长效机制、源头与路面联合治超联动长效机制。对超限超载违法较为严重的地区、路段,组织辖区治超成员单位有针对性地联合开展路面、源头超限超载集中或专项整治工作,真正实现联防联治,形成治超工作合力。启动S219车江、G322谭子山、S337洪山等路段不停车检测系统,形成多层次、多样性、网格化的治超体系。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