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工作总结
衡南县农业农村局
(2020年12月)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又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挑战,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攻坚克难扎实推进,"三农"工作实现新跨越。现将一年来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全力以赴抓好农业生产,展现产粮大县新作为。一是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全县超额完成2020年粮食生产面积144.67万亩,粮食总产64.78万吨。落实秋冬种生产面积99.5万亩,绿肥20万亩,秋冬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二是生猪稳产保供。生猪生产形势持续向好,截至12月底,全县生猪存栏生猪78.27万头,能繁母猪7.28万头,出栏生猪98.81万头,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生猪生产任务。三是保障"菜篮子"等重要农副产品供给。蔬菜种植面积9.74万亩,生产新鲜蔬菜23.6万吨;水产品总产量5.88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8.17亿元;经济作物总面积41.2万亩,总产量12.13万吨,总产值5.086亿元。
(二)多措并举抓好产能提升,夯实农业基础新高度。一是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完成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5.6万亩,全面启动实施2020年6.0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全面提升农机化作业率。全县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2.875万台套,农机总动力99.3541万千瓦,水稻农机化综合水平达79.22%;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26.3394万元,补贴机具888台(套)。三是加速推广农业科技服务。全年开展大型农业科技服务活动8次,发放宣传技术资料1.8万份,入户咨询解答农民各种难题300余次。位于向阳街道清竹村袁隆平院士团队第三代杂交水稻"三优一号"双季稻衡南县基地,经国、省专家现场测产,早稻亩产619.06公斤,晚稻亩产达到911.7公斤,平均亩产1530.76公斤,创造杂交水稻双季稻种植的亩产记录,"衡南经验"上榜《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全国推介。
(三)聚合优势抓好转型升级,增添产业发展新势能。一是品牌强农。成功创建"清泉农夫"区域品牌和"衡南菜籽油""古城西瓜"等2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清泉农夫"产品加盟基地100个;组织参与"第二十二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清泉农夫之衡南好粮油珠三角现场推介会"等品牌推介8次;大三湘荣获中国茶油十大知名品牌榜首;推荐"余岭玫瑰"、"衡南烟叶"、"大三湘"茶油纳入湖南省农业品牌名录,推荐"吐泉沙糖桔"、"大三湘"茶油参评"湖南气候好产品"。二是特色强农。成功创建1个省级湘黄鸡鑫鸿特色产业园,加紧推进6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创建;创建30个县级示范合作社和20个县级家庭示范农场,湘喜、碧峰被认定为2020年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已创建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30万亩、双低油菜基地50万亩、优质蔬菜瓜果基地25万亩、特色经济林基地20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8万亩。三是质量强农。全县建成23个标准化监管站,规范化达标率100%。推进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纳入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管理32家;纳入省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和赋码标识26家;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管理44家。全年共检测农产品样品5150批次,合格样品5097批次,合格率98.97%,农产品质量安全"零"事故。2020年新增认证绿色食品企业4家6个产品;截止目前,我县"二品一标"认证数量稳居全市第一,现有效"三品一标"24家49个产品。四是产业融合强农。全县共有5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2家,市级45家,其中新增牛妈妈农业公司、森本生态、健安米业、丰旺牧业、芳维食品5家省级龙头企业。打造栗江"有机玫瑰"特色小镇,争创省级产业强镇。泉溪镇喇叭堰村创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村,衡南县开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申报省五星级休闲农庄。截止目前,全县现有星级以上农庄20家,其中国四星1家、省五星2家,省四星8家、省三星9家。五是科技强农。全县对接指导科技示范户150户,确定主导品种15个,主推技术6项,主导品种入户率达98%,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7%。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选派44名科技特派员、县农业农村局组织103名科技专家服务团对接乡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科技服务,开展各种示范主体培训30场次,培训示范户600人次,辐射带动6500户。建设衡南县原种场"百果园"水果新品种示范基地、丰旺牧业新建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洪山镇墨江村优质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基地、三塘镇灵官村机收再生稻"四防一增"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基地、泉湖镇青叶村和铁丝塘镇红旗村稻田养虾示范基地。六是开放强农。加快实施财政投资2556.46万元、建设面积12559.65亩的世行贷款首批农田污染综合管理项目。举办全县首届农村电商直播大赛,加速推广"直播+农业+电商"模式,县委书记亲自坐阵"芒果扶贫云超市"直播间,带领150名新农人利用网络直播,为衡南农特产带货。积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2020年度农产品出口额达560.3748万美元,年出口额增长率达11%。
(四)坚持不懈抓好绿色发展,践行生态文明新理念。一是"一江三水"禁捕退捕全面完成。从2020年1月1日零时起,我县"一江三水"实施全面禁捕,对133户206人专业渔民精准建档立卡,662艘"三无"船舶全部上岸并拆解处置到位,实现"四无四清"。退捕渔民全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4名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100%实现公益岗位就业,补贴资金全部按规定发放到位,得到国家、省、市专项督查组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整县推进,已完成总投资1.6亿元,占项目总计划的80%。目前,全县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设备改造已完成440余家,生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生猪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03%。三是农业绿色生产全面推行。推进"湖南省蔬菜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完成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61.1万亩,绿色防控面积46.1万亩,在三塘镇灵官村,泉湖镇七塘村、宝盖镇宝盖村、松江镇荷叶坪村建立减肥增效示范片4个,示范面积4.5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99.2万亩,化肥使用量(纯量)62189吨,比2019年减量710吨。四是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全面推进。积极推进泉湖镇七塘村等10个集中推进区示范建设,全面带动全县严格管控区考核任务面积21376亩,安全利用区考核任务面积111544亩的工作推进,完成全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目标任务。五是秸秆综合利用全面展开。严禁秸秆露天焚烧,新购置支持收割、打捆一体机32台,培育16家大型草食动物养殖场,建立县级收储运中心1家,乡镇收储网点11个,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0.08%。我县秸秆粉碎还田和机械作业能力提升受到农业农村部推介,花桥镇紫东合作社利用秸秆作原料加工草绳和货运枕木的先进典型被媒体推介。
(五)科学统筹抓好乡村建设,铺展锦绣乡村新画卷。一是抓基础。重点抓好"三项革命",即农村垃圾革命:通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县375个行政村、65条集镇街道(67个涉农社区)的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农村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户厕改(新)建3.3万户,建设农村公厕36座。农村污水革命:作为全市唯一县市全面启动城乡污水处理项目,实现了小城镇及周边村污水处理全覆盖。二是抓提升。完成14个省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完成72条村庄道路黑化工程。共拆除乱搭乱建9298处,拆除空心房128万平方米,建成7处复垦复绿示范点,总面积247865平方米,全县村容村貌大幅提升。三是抓发展。全县4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线、片大力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六合村的花椒基地、黄桃基地,喇叭堰村的大鸭柑基地,怡海村的葡萄基地,木兜村的百户葱、蒜基地都是典型代表。四是抓示范创建。今年来,全县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捷报频传:茶市镇粮塘村被评为省级农村人居环境进步最快村,怡海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喇叭堰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省美丽乡村,红湖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宝盖镇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乡镇。我县"点、线、片、面""四位一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得到国、省、市高度肯定。
(六)全面深化抓好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新活力。一是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发放登记证书215122本,颁证率100%。二是土地流转规模持续扩大。流转土地面积109.98万亩,其中耕地54.37万亩,土地流转涉及农户12.8万户,占总农户数58%。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快速。完成400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教育培训工作,新发展合作社177个、家庭农场43个。截至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1832个、家庭农场690个,合作社成员75040人,带动成员109680人,合作社数量居全市首位。四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全县398个涉村(居)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任务,已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945688人,股权量化设置有序推进。已成立13家股份经济合作社,385家经济合作社,所有村(社区)都已组建集体经济合作社。五是农民负担监管有力。有84种补贴项目纳入财政一卡通发放,累计发放农户125.44万户,发放金额4.23亿元。全县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预审批259个,财政奖补1355万元。
(七)决战决胜抓好产业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新成效。一是强化农业优势产业扶贫路径。全县40家经营主体纳入产业扶贫,建立51个产业扶贫项目,创办18个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县级农业特色产业扶贫投入2705万元,对接帮扶贫困户43765人,省级重点产业扶贫对接帮扶2555人,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二是拓宽产业增收渠道。截至10月底,全县金融扶贫贷款6384笔23337.99万元;65个贫困村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并网,累计生产电能832.86万度,收益707.93万元。29个贫困村建设30个油茶庄园,惠及2277户贫困家庭。全面推行"消费扶贫+工会福利+互联网"模式,"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积极引导消费扶贫。三是增强产业扶贫发展后劲。全县270个贫困人口100人以上的村全部成立村级合作社,形成"村社合一"的扶贫机制。将1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纳入"一村一品"项目重点发展村,全面落实产业指导制度,跟进产业奖补措施,激发贫困户展产业内生动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