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发展保持平稳势头,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现将2023年的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3年工作总结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系统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县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工作在全省有位子、全国有影响,取得了各级领导肯定、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满意的好成绩: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23年,衡南县向阳桥街道清竹村第三代杂交水稻试验示范基地连续三年突破"南方稻区双季亩产1500公斤高产攻关"目标,刷新世界记录。油菜大县地位不断彰显。4月18日,全国短生育期冬油菜品种现场观摩交流会在衡南召开。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成功创建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监测调查工作先进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4个农特产品喜获中部农博会金奖,是我县有史以来农产品参展获金奖数量最多的一年,参展产品获奖率居全市首位。全省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现场会衡南县现场点受到好评。
(一)粮食生产成绩斐然。一是粮食生产全市领先。坚决扛牢粮食生产安全政治责任,牢牢把住粮食生产安全主动权,将"衡南县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升格为"衡南县委粮食生产领导小组",贯彻"党政同责",全面压实县镇村组四级责任,县委县政府党政主要领导多次调度粮食安全工作,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全年完成落实粮食播种面积139.17万亩,其中,早稻面积45万亩,中稻(再生稻)面积28.4万亩,晚稻面积49.87万亩,旱粮面积15.9万亩;全年粮食粮食总产量62.73万吨,其中,早稻18.97万吨、中稻16.42万吨、晚稻22.97万吨、旱粮4.37万吨,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粮食面积产量目标任务。2023年,衡南县向阳桥街道清竹村第三代杂交水稻试验示范基地,早稻平均亩产690.2公斤、晚稻平均亩产815.4公斤,两季合计双季稻亩产为1505.6公斤,连续四年突破"南方稻区双季亩产1500公斤高产攻关"目标,刷新世界记录。二是耕地质量稳步提升。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牢牢守住100.76万亩耕地保护底线。2023年完成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建设任务面积4.85万亩,其中种植绿肥2万亩,秸秆还田2.85万亩。2023年全县撂荒耕地图斑5081块,现已全部按时完成调查摸底工作任务。撂荒耕地摸底情况报告及统计表汇总工作已全部完成。全县26.06万亩中轻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2.16万亩重度污染耕地实行严格管控,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目标。三是"非粮化"逐步化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格落实好"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向"非农化""非粮化"现象发起总攻,按照"妥善处置存量,坚决遏制增量"的基本原则,扎实推进整治工作。近年来,通过多次开展耕地挖鱼塘、种草皮、养青蛙等整治行动,减少耕地"非粮化"存量面积2360.88亩。
(二)棉花生产重振雄风。一是超额完成种植任务。把恢复发展棉花生产当作今年农业生产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纳入县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和真抓实干激励考核范畴,稳保衡南棉花大县地位。通过屋场恳谈会、"村村响"、微信群等方式宣传最新政策要求,引导农户和合作社积极参与植棉项目实施,全县落实种植棉花面积达5.3万亩。二是示范带动成效明显。发挥"种棉大户""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直密矮株型"轻简化栽培模式4万亩以上,打造1个县级千亩示范片、69个百亩示范片。省棉花测产调查工作组,随机抽测了向阳桥街道的青冲村、茅岗村,测算示范片平均亩产籽棉590斤,为全市最好。三是优化服务助农增收。抽调高级农艺师25人组建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组,全程开展科技对接服务。积极与省供销总社、本地收购企业,建立棉花销售链,并做到"应收尽收、不打白条",为衡南棉农解决棉花销售的后顾之忧。
(三)油菜生产大获丰收。衡南县是全省早熟油菜优势产业集群项目示范县、全省菜籽油大县。2023年全县油菜生产重点创建"两线五片",呈现"三增一稳"态势。夏收油菜收获面积达到56.85万亩,同比增加1.74万亩;油菜籽总产量达65120吨,同比上年增加1790吨,丰产又丰收。冬种油菜落实播种面积59万亩,同比上年扩种2.15万亩。
(四)湘猪工程优质优产。一是生猪稳产保供。截至三季度末,我县生猪存栏数达83.65万头,能繁母猪存栏数7.65万头,生猪出栏数94.85万头,取得了出栏数全市第一、存栏数全市第二的优异成绩。二是推动产业升级。全县现有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24个,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29个,市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43个。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挂牌数量占全县符合挂牌条件的规模场96%。有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8个,其中部级标准化示范场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7个。有饲料生产企业8家,饲料自配点40家,饲料总产量达到60万吨,总产值超过25亿元,饲料产品的质量总体合格率达98%以上。以湖南牛妈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试点,成功创建省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打通生猪进入广东市场渠道,进一步巩固我县生猪调出大县地位。三是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见效,全县447户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改造升级,新建种植消纳基地31处、有机肥预处理场12处和大型沼气工程6处。目前,全县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设备配套率达100%,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6.15%。
(五)渔业工作争先创优。一是落实"长江禁渔"。全县"一江三水"全面禁捕退捕,实现"四无四清"。4个渔业队133户206人专业渔民完成退捕上岸,137艘专业捕捞渔船完成收缴拆解,662艘涉渔"三无"船舶完成分类处置。2021年荣获"全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先进县";2023年有望获得全省真抓实干激励奖励。二是开展"全面禁渔"。近年来,先后开展春季联合禁渔行动、"四清四无"联合执法行动、水产品联合执法检查、商船携带渔具渔网专项整治行动等联合行动6次。与县公安机关联合办案4次,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刑案件1件,线索4条,移送犯罪涉嫌人1人,接受公安机关移送不起诉案件并行政处罚1件。共查办违法违规案件37件,其中已结案35件,未结案2件,涉案人员38人,已行政处罚34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收缴罚没款共计1.02余万元。三是持续"增殖放流"。 2023年10月19日,县委书记、县长、县委副书记亲临土谷塘千吨级码头,举行2023年"养护渔业资源,共建美丽湘江"增殖放流活动,放流"四大家"鱼苗500万尾,大力倡导增殖放流、保护资源、依法治渔,养护好我县丰富的渔业资源。大力支持"清泉农夫·生态黄皮草鱼"发展。截至三季度,我县池塘养殖面积14.85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47310吨,较上年同期增长4.96%。
(六)产业发展更加兴旺。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大力推进"屋场四到"(组织建立到屋场、产业发展到屋场、社会事务管理到屋场、基础设施建设到屋场),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认定"三品一标"49个,创建省级特色产业园13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截至目前,全县399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额5083.71万元,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一是做强"清泉农夫"品牌产业。今年,授权"清泉农夫"品牌的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大三湘原香山茶油1.6L茶油、绿色田园(衡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野枇杷茶、湖南金炫山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土枇杷蜜饯、衡南世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四一乡"优质米,均被评为第24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金奖产品,是我县有史以来农产品参展获金奖数量最多的一年,参展产品获奖率居全市首位。二是做大"双百万"主导产业。重点做好"百万亩粮食""百万头生猪"产业文章。粮食产业方面,2023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9.17万亩(早稻45万亩、中稻28.4万亩、晚稻49.87万亩、旱粮15.9万亩);粮食总产量62.73万吨,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粮食面积产量目标任务。生猪产业方面,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县生猪存栏数83.65万头、能繁母猪存栏数7.65万头、生猪出栏数94.85万头,取得了出栏数全市第1、存栏数全市第2的优异成绩。以湖南牛妈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试点,成功创建省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打通生猪进入广东市场渠道,进一步巩固我县生猪调出大县地位。三是做精"全产业链"加工产业。作为衡阳市新农业产业链的承载地,我县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规划建设集农产品生产、销售、展览、种养示范区、冷链物流一条龙的市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正在建设衡南县生猪机械化定点屠宰场。全县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39家,其中规上企业49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11家、市级72家,固定资产投入81.13亿元,年产值达364.7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5.18亿元,年出口创汇5345万美元。出台《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奖补资金2875万元,新建冷藏保鲜设施287个,总库容近6万立方米,可冷藏农产品近2万吨,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2亿元,间接带动农户增收3.5亿元以上。四是"和美乡村建设"示范推进。截至目前,全县规划建设"六园幸福屋场"示范点276个,宝盖镇双河口村、云集街道堆子岭社区等地的"六园幸福屋场"得到副省长秦国文的高度肯定,成为全市乡村建设的标杆。坚持"领导挂帅、抓点示范、以点促面、整体推进",广泛开展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创建提升工程,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2个、省级美丽乡村10个、市级美丽乡村39个、县级美丽乡村46个,宝盖镇宝盖村入选全国100个特色村庄,泉溪镇喇叭堰村获评全国文明村,茶市镇怡海村、泉溪镇喇叭堰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将坚持以建设"农业强县"为统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按照"1234"工作思路,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久久为功,推动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实现1个突破。坚持党建引领,内强管理,外树形象,力争通过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履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职责与自身建设不适应的问题,积极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打造"清廉机关",并着重在"长江十年禁渔""高标准农田建设""六大强农"等工作上发力,力争2024年获得1项以上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奖励。
(二)守住2条底线。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扛牢产粮大县政治责任,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持续保持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生猪调出大县地位。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大力推进"小田改大田",坚决整治耕地抛荒和基本农田"非粮化",依法打击占用基本农田违规建房,守牢耕地保护红线。二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加强动态管理,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消尽消"。落实落细各项帮扶政策,以产业发展和稳岗就业为重要抓手,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实施"一村一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三)打赢3大战役。一是打好打赢美丽乡村建设持久战。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因村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结合特色小镇和重点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基础完善、产业配套、环境优美的示范村。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工作热情,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加强对已建成示范点的长效管理,巩固美丽乡村创建成果。二是打好打赢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推进农业绿色持续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不动摇,强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鼓励使用清洁能源;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筑牢禁渔防线,确保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三是打好打赢综合治理建设持久战。持续推行屋场恳谈会制度,让基层治理更聚人心。及时准确掌握农民困难诉求,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建立健全乡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持续开展文明镇村创建活动,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四)突出4个重点。一是推动乡村产业兴旺。推动农业企业"做大转好""培大转强"。唱响"清泉农夫"区域品牌,带动"优质米、有机茶、湘黄鸡、生态鱼、品质茶油、野生枇杷、玫瑰香猪、矮脚麻羊、瓜蒌"等特色产业兴旺。围绕"一县一特双总部"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建设,补齐我县农产品加工短板,延伸产业链条。以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为抓手推进农业农村三产融合。二是推动发展庭院经济。以湖南省高质量庭院经济试点县为契机,选择泉溪镇的喇叭堰村、三圆村、木蔸村、泉溪村,洪山镇的扬名村、石塘铺村作为庭院经济试点村,并总结经验,复制推广。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经济+农户""帮扶车间+农户"等多种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庭院经济订单全覆盖,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推动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科技支撑、市场主导、联农惠农的原则,积极向上跑项争资,高标准新建一批现代农业设施,补上专用品种培育、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与精深加工等短板,支持培育一批专业化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帮助农民做好产销衔接文章,打造一批设施农业品牌,不断提升农业智能化、标准化、绿色化水平。四是推动土地流转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以数字化建设为依托,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构建立体式农村产权数字化交易服务体系,搭建完成全县23个乡镇、375个村和24个涉农社区农村土地流转数字化交易平台。建立数字档案,激活农村沉睡资产;推进数字交易,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加强数字监管,完善乡村治理模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