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县政府工作部门 > 县统计局 > 规划总结

衡南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精准发力、综合施策,统筹做好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县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 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GDP315.69亿元,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1.53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6.04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8.12亿元,增长11.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现价)32365元,增长9.8%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2.743.134.2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7%42.6%47.7%,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7%;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32.9%,下降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32亿元,增长30.7%

 

  二、农业

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15.95亿元,增长3.4% 全县实有耕地面积70.33千公顷,其中水田65.62千公顷,旱地4.71千公顷;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8.89千公顷,其中谷物种植面积101.15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2.78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9千公顷,烟叶种植面积1.8千公顷。

1  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绝对数

较上年±(%)

粮食产量

万吨

59.5

-1.5

油料产量

7.05

0.1

棉花产量

0.69

4.5

烟叶产量

0.45

9.8

瓜果产量

11.11

4.4

肉类产量

15.01

0.8

       其中:禽肉产量

2.89

水产品产量

6.16

--

牲猪存栏

万头

98.43

-4.1

      其中:能繁母猪

10.32

-4.4

牲猪出栏

162.53

0.9

家禽存笼

万羽

1195.78

0.5

家禽出笼

1928.89

0.1

 

全县完成造林面积5.3万亩,其中荒地造林面积3.2万亩,实有封山育林面积4.5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46家,累计达1133家。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103.85亿元,增长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5.86亿元,增长8.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完成40.3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88.0%。园区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9.6%,提高2.2个百分点。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33种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27种,占统计品种数的81.8%  

2  全县规模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较上年±(%)

万吨

1.3

-23.5

水泥

万吨

170.8

-8.5

饲料

万吨

22.3

19.3

电子元件

亿只

0.3

50.0

钨精矿

1346.4

0.7

 

全县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21.16亿元,增长7.5%,完成增加值32.19亿元,增长8.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6.76万平方米,增长20.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0.39万平方米,下降40.5%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9.68亿元,增长18.4%其中,民间投资137.03亿元,下降5.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80.54亿元,增长99.9%;非国有投资139.14亿元,下降4.2%

 

3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表

指标名称

绝对数(万元)

较上年增长(%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

2196773

18.4

 一、按经济类型分

 

 

 国有投资

805387

99.9

 非国有投资

1391386

-4.2

 民间投资

1370263

-5.7

 二、按产业分

 

 

       第一产业

60923

-34

       第二产业

1230639

0.7

       第三产业

905211

67.2

 三、按投资方向分

 

 

       工业投资

1113495

-7.9

       产业投资

729867

-22.3

       民生工程

207951

129.8

       生态环境

120857

182.1

       基础设施

518941

179.8

高新技术产业资

143026

11.6

 技改投资

675058

-50.8

 战略性新兴产业

588207

-5.5

 房地产开发投资

70245

53.7

 

五、内外贸易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36亿元,增长11.8%。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17亿元,增长16.8%

全县共引进外资项目47个,到位外资11850万美元,增长10.5%。引进内资项目55个,到位内资28亿元,增长12.1% 。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936万美元,下降25.8%

六、 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1.06亿元,增长6.1%。公路客运量完成221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58982万人公里,货运量497万吨,货运周转量21781万吨公里,增长11.0%

全县共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50公里,完成35条乡村道路安防工程155.3公里,完成示范公路建设100公里。

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2095万元,同比增长68.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225万元、电信业务总量4900万元、联通业务总量1.9亿元、移动业务总量9970万元。互联网宽带用户88567,增长98.6%。

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51.74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2.76亿元,分别增长28%29%

七、 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55亿元,增长6.0%。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63.2%,下降1.7个百分点。

全县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87亿元,增长17.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0.37亿元,增长13.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6.6亿元,增长25.6%

全县各种保费收入完成21034万元,增长49.2%。各种保险赔付支出7743万元,下降25.2%

八、 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共有中小学384所,共有在校学生150912人,增加27317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9892人,增加560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63955人,减少2233人。共有教师8259人,其中在编在岗教师8112人,增加329人。退休教师4325人,增加372人。

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4.78亿元,增长18.3%,占GDP比重为11.02%提高1.8个百分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8个(其中专业团体3个,业余团体15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2个,博物馆12个、纪念馆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目录3个,无线数据电视台1座,无线数据电视节目1套,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6万户。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98.5%

全县综合医院2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3947张,卫生技术人员3226人,其中医师2022人,注册护士1204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10人。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技术人员92人。县乡两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率达81.78 %,农村五保户对象在县乡级新农合定点医疗住院实行基本医疗费全免,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落实率达100%。五保户县乡两级住院补偿率72.89%

全县拥有各类健身队伍100余支,公共体育场地1458处,举办各类体育活动30余场次,全县运动员在参加各级比赛中,获得国家级金牌4枚,银牌4枚,铜牌1枚。省级金牌5枚、银牌6枚、铜牌5枚。

十、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97.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8.04万人,农村人口59.1万人,城镇化率达39.2%。人口出生率10.88‰,死亡率5.41‰,人口自然增长率5.4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4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41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81元,增长8.3%

全县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94.3万人次,其中:企业养老保险7.82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2.97万人、医疗保险(包括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生育保险)18.45万人、工伤保险人数5.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4.5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54.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赔付支出分别为10326万元、6232万元、293万元和1130万元。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73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436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43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达10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13人。

全县共有1个福利中心、26个敬老院、5个村级“五保之家”,供养人数1697人。销售福利彩票3458万元,接收社会定向捐赠104.2万元,“慈善一日捐”活动共收到捐款104.5万元。全县城镇低保月均保障0.72万人,全年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891万元,月人均补差280.6元;农村低保月均保障3.29万人,全年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974万元,月人均补差132.3元。全县共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461.3万元,住院救助0.58万人,资助参保参合4.47万人。

全县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67.269万人,新增公共租赁住房1292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00户。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县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0天,地表水质达标率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71.2%

全县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1809.3公顷,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1%,森林资源蓄积量增长率4.2%森林覆盖率41.56%

全县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1.04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下降率4.89%

全县亿元生产总值(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353人,交通事故死亡率0.1128人,火灾事故死亡率0

 

 

 

 

 

注:1、本公报中的数据为初步数据,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本公报所列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生产总值、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