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2024年前三季度衡南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围绕衡阳市委"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和衡南县委"工业强县、文教旺城"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全县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但持续回升向好仍需加力。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335.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9%(下同),较上半年加快0.4个百分点。从态势看,经济发展趋势呈"V"形(见下图),增速从一季度的5.9%到上半年的5.5%,再到前三季度的5.9%,经济运行实现"探底回升向好"。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7.70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117.66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160.13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速快于GDP增速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15个百分点。


(一)农业总体稳定,"菜篮子"供应充足

前三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75亿元,增长2.2%(可比价),较上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1.43亿元,增长2.2%。从粮食生产看,全县早稻播种面积30.07千公顷,增长0.2%。早稻产量18.85万吨,减产0.6%。从经济作物看,全县蔬菜播种面积8.57万亩,增长2.7%。蔬菜产量20.6万吨,增长3.7%。瓜果播种面积2.36万亩,增长0.7%。瓜果产量5.44万吨,增长2.9%。从养殖业看,全县生猪出栏90.18万头、猪肉产量6.86万吨,分别下降4.9%和4.3%。

(二)工业稳步回升,制造业贡献突出

前三季度,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6%,增速较前8月加快0.9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规模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7%和34.9%,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3.0%,门类增速"两升一降"。从产业集聚看,衡南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0%,高于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2.4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4.1%,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产业集聚效应持续扩大。从"工业强县"看,全县规模工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7%,比上半年加快0.4个百分点,拉动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1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0.8%,制造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

(三)服务业加快恢复,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前三季度,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160.13亿元,增长5.3%,较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从规模服务业看,1-8月,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8.9%,较1-5月下降7.9个百分点,规模服务业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从服务业类型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8%、14.6%和15.4%,分别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12.5、9.3和10.1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增强。从三次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为17.2:35.1:47.7,与2023年度比,一、二产业分别下降0.2和0.1个百分点,三产业提高0.3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扩大,制造业投资降幅收窄

前三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1%,较前8月下降1个百分点。从国民经济行业看,第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4.3%和8.8%,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5.9%,行业投资呈"两升一降"。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增长9.7%,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75.5%,内资投资是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扩张的中坚力量。从制造业投资看,制造业投资增速由上半年的-40.0%,到前三季度的-8.2%,降幅逐季收窄。

(五)消费市场继续恢复,换新类商品高速增长

前三季度,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7亿元,增长7.0%,较前8月下降0.3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值看,17个行业中有12个行业商品销售额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到70.6%。从商品业态看,限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分别增长12.2%和44.7%,限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210.2%和39.4%。从商品升级看,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同比增长74.2%,其中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零售额增速高达136.0%,换新类商品消费高速增长。

(六)财政收入继续增长,民生保障持续有力 

前三季度,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1亿元,10.6%从收入质量看,全县非税收入增长12.07%,地方税收收入增长9.97%,税占比为69.7%,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收入质量有所下降。从支出保障看,全县民生支出增长12.9%,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速6.78个百分点,占总支出比重达到63.9%,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民生保障持续有力。

(七)居民收入小幅增长,消费意愿进一步增强

前三季度,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32元,增长5.6%,与上半年持平从区域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98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30元,增长5.9%,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1个百分点。从差距看,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46,同比缩小0.01。从消费看,全县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5.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均增长5.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速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下降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意愿增强。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发展韧性仍需加强

前三季度,全县生产总值(GDP)增速虽快于上半年0.4个百分点,但要完成年度预期仍有压力。一是支撑不足。从前三季度GDP核算的基础指标看,一方面,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房地产工资总额和商品房销售面积等指标增速仍为负增长;另一方面,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不变价,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工资总额等指标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基础指标支撑动力不足。二是增速回落。规下工业增加值,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指标增速较上半年环比下降。三是贡献率降低。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8%,增速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5.6%,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发展后劲仍需增强

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仅1-7月增速为个位数(9.8%),其他月份实现两位数增长,年度要保持较快水平,仍有难度。一是在库企业数量不多。目前,我县在库规模工业企业142家,数量为全市(七县市)最少,与我县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等不匹配。二是部分企业经营不稳定。再生资源行业企业受市场和政策影响,订单大幅减少,企业对未来发展信心不足,生产经营稳定性较差。三是新增规工企业尚未破零。截止目前,全县规工新投产企业申报入统量尚未破零,工业经济增长缺乏后劲。

(三)投资总额"稳步扩大",结构仍需持续优化

今年以来,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历经"爬坡过坎",投资增速由上半年的-15.1%到前三季度的11.1%,增速虽实现由负转正,但结构仍不优化。是项目储备不多。从立项情况来看,大项目、新项目不多,投资增速乏力。二是民间投资低迷。前三季度,全县民间投资下降10.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6.8个百分点。是投资结构不优。前三季度,全县制造业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分别为-8.20%和-60.2%,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2.1和36.3个百分点。

三、几点建议

(一)铆足干劲,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一要锚定目标聚焦年度预期目标,紧盯经济运行的关键节点,全面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要形成合力。相关部门要准确把握本行业经济的发展形势,全面摸清家底,做到应统尽统、应报尽报,确保数据质量。要补齐短板。各部门要认真分析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找准问题短板,夯实工作基础,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尤其要高度关注农林牧渔等相关行业经济发展形势,助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多措并举,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要夯实基础。工业主管部门要从工业统计指标口径、源头数据资料等方面加强对工业企业的培训和指导,完善好统计台账资料,做到数出有据。要纾企帮困。相关部门要服务前移,尤其是对受政策性因素影响的企业,要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为企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帮助企业树立信心,开足马力促生产三要壮大规模。要聚焦"工业强县、文教旺城"发展战略,以"原地倍增"为抓手,推动在库的先进制造业和全产业链企业扩量升级、提质增效,同时主管部门要建立规模企业培育库,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入规模企业库,为我县工业经济提供活水源头。

(三)千方百计,持续优化投资结构

一要加大招商力度。要根据全县县域经济发展形势,加大对大项目、好项目的策划、招商、立项工作力度,增添投资发展后劲。二要盘活民间投资。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等市政公用事业领域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激发民营资本的活力。三要优化投资结构。要根据国内经济运行新特点,加快对先进制造业、5G、充电桩等产业项目投资力度,在确保投资总量的基础上,更注重提高投资质量,用高质量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 


(供稿   县统计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