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衡南县车江街道不断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坚持从延伸"组织链"、拓宽"教育链"、激活"引擎链"三方面下功夫,持续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确保流动党员离街道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延伸"组织链",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支部报、系统查、电话询等方式,拓展流动党员信息采集渠道,动员志愿者、网格员、村社干部等"N"力量,全面了解掌握流动党员的流动去向、流动时间、流动类型、联系方式等情况,并建立相应的微信群实时保持联系。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流动党员子系统完善市、县、乡(镇)三级流动党员信息库,明确各基层党组织安排专人与流动党员进行结对联系,让流动党员信息更全面、对接更精准。
拓宽"教育链",做到学有成效。按照"党员流动到哪里,教育管理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突破时空限制、走出固定模式,别出"新"裁助力流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一方面要抓牢"远程送学",做好线上布局。既邀请街道班子成员直播授课,带头领学原文原著、实时解答难题疑惑,又充分利用"微信群"等新兴手段,精选优质资源、汇编"学习礼包",持续为流动党员配送"思想套餐"。另一方面要抓牢"现场讲学",做优线下服务。用好集中返乡节点,探索"情景+体验"的授课方式,以屋场恳谈会的形式,把讲学舞台搬到田间地头、红色阵地,开展多样冬训活动,"寓教于乐",让流动党员在沉浸互动的"零距离"课堂中充电蓄能、强筋壮骨,实现更优发展。
激活"引擎链",做到才尽其用。流动党员就是"流动资源",是区域发展的"潜在力量",车江街道紧扣"落地性",注重作用发挥、强化实践推动,引导流动党员走出"小家"、融入"大家",近年来积极号召20余名流动党员返乡就业创业,并发挥其信息渠道多、干事经验丰富的优势,为车江发展牵线搭桥、建言献策,推动形成"人才回归、技术回乡、企业回迁"的良性循环。鼓励其在基层一线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主动投身到民情走访、环境整治、关怀重点人群等基层治理工作中,借助自身特长解决群众的所需所盼所忧,从"流入"变"融入"、从"客人"变"主人",以实际行动擦亮党员先锋旗帜。
(作者:唐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