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回顾
(一)聚焦"稳存量、挖增量、提质量",让发展活力更充实。粮食安全根基稳固。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年完成早稻面积6239亩、中稻面积15632亩、晚稻面积6239亩。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其中烟叶种植面积1596亩,油菜种植面积22600亩,棉花种植面积2128亩。耕地保护成效显著。全年验收通过恢复耕地292亩、土地开发项目后期管护耕种验收通过610亩、完成23块"两非"图斑整改,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新型种养提质增效。鳜鱼、小龙虾养殖产销两旺,肉牛、黑山羊养殖初具规模,草莓、砂糖橘、阳光玫瑰葡萄、蟠桃等特色水果四季飘香,土枇杷种植、加工助力农户增收。
(二)聚焦"调结构、扩规模、优服务",让产业发展更顺畅。重点项目支撑有力。顺利实施清泉公租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天源种养专业合作社资源产业路(茶石路提质改造)项目,农村道路安防设施进一步完善,通村公路提质改造加速推进。黄吉光伏已并网发电,茶市中学操场改造项目和海特天然气管道(洪山至云集)项目顺利完工。产业融合卓有成效。四一米业市场规模进一步巩固,李亚冲枇杷入选第三届旅发大会衡阳名优土特产,百果园与"清泉农夫"公用品牌达成深度合作,怡海村研学、休闲观光旅游推动我镇三产融合发展。政务服务持续优化。2024年共受理、办结事项约2.3万件,即办事项办件率保持100%,好评率100%。
(三)聚焦"强建设、绿家园、促振兴",让城乡融合更全面。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坚守"危房不住人,人不进危房"的红线,实施工程改造自住CD级自建房14户,农村危房改造8户。持续优化集镇街道雨污分离项目,新增管网500余米,完成农贸市场公厕提质改造。贺新、怡海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顺利完工,对6座小二型水库大坝实施除险加固,恢复农村小水源蓄水能力12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着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五整治""四提升"行动,拆除农村空心房和危房71处。2023年高质量完成220个户厕新(改)建任务,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90%。镇垃圾转运站全年集中压缩处理生活垃圾4500余吨,有效解决了垃圾焚烧或填埋造成的二次污染。乡村振兴步伐加快。因村施策抓实村级集体经济,1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其中怡海村达到80万元,粮塘、贺新超过20万元。粮塘村正参评"湖南省和美乡村"、怡海村正申报"全国文明村"。
(四)聚焦"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让基层治理更有效。安全生产抓紧抓牢。累计开展各项隐患排查77次,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10余个。持续开展"敲门行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平安建设走深走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我镇平安建设"五治"融合工作法获市委政法委表彰。始终高度重视初信初访,及时调查处理各类矛盾纠纷147件、上级交办信访事项7件、群众来访23件,有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防汛抗灾众志成城。今年汛期,全体镇村干部坚守一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及时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46户530人。
(五)聚焦"强能力、优素质、转作风",让服务质量更高效。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决策的合法性审查。提高"12345"便民服务热线办理效率与办理质量,着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坚持廉洁从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强化公共资金、项目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监督,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扎实推进巡视巡察、审计等反馈问题整改。
二、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当前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二是民生改善仍有不足,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短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仍任重道远;三是部分干部改革创新、服务群众、狠抓落实的本领有待增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
三、2025年工作打算
(一)提振"争"的勇气,高效推动经济发展。一是做好招商引资。动态摸排,建立在外乡贤人才库,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朋友圈",拓宽招商渠道,发掘以商招商资源。二是做好项目推进。结合我镇实际,进一步明确项目招引方向,谋划全镇重点招引项目,重点对文旅、现代农业产业等项目开展推介招引。三是做好为企服务。持续开展为企服务行动,通过包保联系、日常走访、定期调度等方式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及时介入、跟进服务。
(二)保持"拼"的劲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推行动态监测机制,开展集中排查,关注重点人群,做到应纳尽纳,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牢牢守住防返贫底线。二是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切实优化粮油布局,提升粮油产能,积极引导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三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农耕体验、研学培训特色亮点,持续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助力农业企业加快发展。
(三)追求"质"的提升,着力改善城乡面貌。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资源路产业路、并村联通路和休闲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优化施工环境,力争年内派出所和供电所新建项目落地,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二是加快推进乡村建设。稳步推进精品示范村建设工作,认真谋划和美乡村规划设计。三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常态化开展集镇文明创建行动,扎实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大秸秆禁烧力度。
(四)实现"好"的向往,竭尽全力普惠民生。一是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应保尽保、有保有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财力更多用在民生事业上。二是兜牢社会保障。加强低保人员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保障社会公平;密切关注各类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加强重点人群生活保障和关爱服务;加快改善敬老院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加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服务工作。三是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城乡居民医保缴费工作,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积极帮助重点人群就业,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切实通过稳定就业增加群众收入。
(五)强化"严"的作风,坚决维护大局稳定。一是筑牢安全防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禁毒、反诈、防性侵等工作,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抓实安全排查。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三年攻坚行动,对事故多发、易发领域隐患常态化开展排查整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三是强化基层治理。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坚持班子成员开门接访、带案下访,以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