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市镇2024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计划
冠市镇人民政府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冠市镇始终秉持"三个有利于"的工作原则,准确把握镇情实际,强化统筹、狠抓落实、乘势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2024年的工作
(一)持之以恒学理论强引领,政治建设常抓不懈。一是持续提升理论武装。紧扣党的创新理论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重大主题,全年开展"第一议题"学习52次、中心组学习15次、专题研讨7次,组织机关干部理论学习12次、各类宣讲7次,撰写学习心得31篇,全面强化干部思想淬炼,提升担当意识和境界格局。二是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各基层党组织将《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学习材料作为规范约束党员干部行为的基本标准和根本遵循,下发1000份应知应会,组织189次集体学习,开展194次研讨交流,各基层党组织书记讲纪律党课72次,不断锤炼自我、强化定力,使党纪学习教育成为促进中心工作的有效举措。三是建设廉洁高效政府。聚焦机关内控管理水平提升,打造高效有序的清廉机关,健全完善财务管理、"三重一大"、请销假等制度12项,实现干部队伍素质、机关形象"双提升"。全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落地全年公共服务网上办件量为8290件,村级可办事项44项,镇级可办事项55项,好评率达到100%。
(二)立足实际稳增长兴产业,农业强镇步子更实。一是持续优化农田水利。承接上级资金240万余元对梅盐马家水库、足田大背塘等小二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完成10.2公里毛渠、斗渠"三清",全面提升防汛抗旱能力。全力护航石湾泵闸、冠市泵闸除险加固工程,组织冠市河清淤疏浚专项整治,有效改善沿途2000余亩农田灌溉条件。二是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积极推进双季稻"百千"梯级示范创建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年落实粮食播种面积72031亩,其中早稻23861亩、晚稻26512亩、一季稻13786亩、旱粮7872亩,实现水稻机插机抛面积12000亩。克服旱涝急转、极端天气频发等不利因素,全镇粮食总产量达3.2万余吨,再次确保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三是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推深做实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坚持培育柏潭村烟叶、冠市村黄金贡柚、引田村瓜蒌、畔壁村土枇杷等优势农产品,不断打造五一村鲑鱼生态养殖、溪头村鱼菜共生等养殖项目,带动脱贫户和监测户80余人就业,户年均增收达3000元以上。着力夯实"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2024年全镇1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其中柏潭村收入达38.67万元。
(三)优化理念抓城镇蓄势能,商贸流通持续提质。一是城镇规划更清晰。围绕构建"新型生态城镇"目标,兼顾保护和开发,修编完成镇域总体规划、镇域各分区和用途管制规划,逐步构建"一心一带,两轴两区,多廊多点"的发展总体格局,精细化设计镇域发展路线。二是集镇风貌更清爽。实施集镇革新工程,统一清理、置换破损过时的广告牌、广告布、宣传栏、交通标志牌54块。加强梅盐铺、黄竹街、冠市农贸市场等商贸集中区的风貌管控,"应划尽划"新增设机动车停车位60余个、拆除74处违章搭建,推动集镇卫生提档、经营有序。三是营商环境更清朗。召开冠市镇返乡湘商乡情恳谈会,提升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归属感。用心用情做好项目服务保障,成功护航黄竹至接观公路提质改造、野鸡坪至渐佳公路建设等项目顺利推进,实现"零阻工",彰显了优良的营商环境。
(四)全力以赴优环境促振兴,和美冠市实景正绘。一是环境整治提质增效。推行"六个一"工作法,扎实开展废旧房屋拆除、陈年垃圾清理、面源污染治理等专项整治行动,共拆除危旧房、空心房、偏杂房和违建房103栋,全面清理清洁村内村外330余处、河道(沟渠)475米。实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制度,出动垃圾转运车辆3000余车次,日均收运生活垃圾2吨,不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向"干净、舒适、宜居"转变。二是公共服务加大供给。全年共组织4次冠市老年腰鼓队巡回演出、1次溪头祁剧惠民演出,积极开展"情满旅途·暖冬行动"志愿服务、"我的衡南·我的奋斗"青春屋场恳谈会等文教公益实践,建成溪头清廉文化广场1座。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冠市专场招聘会,吸引县内多家企业和500余名求职者参会。三是乡村振兴逐步推进。帮助54名脱贫户申请小额信贷267万元用于农业生产,发放雨露计划助学资金15.9万元,为786名异地务工人员发放一次性交通补助26.14万元。抓实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为集中安置点26户家庭进行房屋维修及路面改造,在畔壁村村部设立安置点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27项业务就地"帮办",个别需回原籍办理的事项集中"代办",累计办理搬迁群众相关事项43件。
(五)紧扣民心增福祉强保障,民生答卷温暖出彩。一是促进教育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升,51人被衡南一中录取,各种考试录取人数均创历史新高。新建冠市中学食堂1座,组织"情系学子·助梦启航"助学捐赠,筹集善款10.3万元用于帮扶困境儿童。二是加强道路安防。扎实推进冠黄路段亮化工程,修复镇内破损路面8.254公里、硬化村组道路4.6公里,新增交通安全警示牌20余处,加装校园防撞栏5处、门前减速带30余米,全力打造平安路、幸福路、连心路。三是兜牢民生底线。2024年,全镇共排查"六类对象"农村住房1291户,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8户,已全部完成改造或修缮加固。镇民政办为困难群众申请县级临时救助150多例29万余元,发放镇级救助资金262人共计22万余元。慈善项目募捐共39900元,辐射特别困难群众、重疾重残人员等20余人。
(六)多措并举抓稳定保安全,社会大局和谐安定。一是顺利应对台风大考。台风"格美"登陆期间,及时转发暴雨灾害预警信息12期、预警通知实现全覆盖,共出动镇村干部、党员、"衡阳群众"志愿者、网格员等400余人次、机械40余台次,有序完成灾前预警、灾中救援、灾后恢复工作。全镇小二型水库、骨干塘、大小堰坝无一出险,无一人因洪涝灾害伤亡,取得防汛抗洪圆满胜利。二是夯实应急处置基础。有序推进基层应急阵地建设和能力提升,投入2万余元为各村(社区)储备灭火应急器械和物资230余件。镇微型消防站正式投用,配有9套基本灭火救援装备和10名专职消防员,全年共出动消防车42车次,顺利扑灭汽车自燃4起、高速火警2起,支援范围辐射周边4个乡镇。三是全面擦亮平安底色。全面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检查80余次,排查整治隐患问题57个,开展烟花爆竹打非治违行动2次,森林防灭火实战演练1次,全镇全年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实现"零发生"。开展交通安全集中劝导43次,未成年人防溺水、防性侵和禁毒知识讲座3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全镇社会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今年,冠市各项工作开展推进有序、落实有方。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镇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支撑不够强,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第一产业占比大且产业层次不高,面临传统农业增长动力不足、农文旅产业竞争力不强、特色产业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联农带农利益链接机制不健全,部分村集体经济缺乏市场导向和技术支持,导致收入波动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差;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距离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社会治理中还存在一些风险隐患,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亟待破解;干部作风和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下一步,我镇将持续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拉长短板,让冠市发展更有质量、治理更有水平。
二、2025年的打算
202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冠市镇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县委要求,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主动服务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化进程,紧紧围绕"工业强县、文教旺城"发展战略,坚定发展信心,稳定发展预期,为衡南加快建成"四区一花园"贡献冠市力量。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向新而行,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充分发挥全县旅游发展节点区位的地域优势,深入推动农业文旅融合,积极探索旅游集散中心、新型商贸物流型城镇发展路径。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全镇综合实力,实现群众生活更美好、产业发展动能更强劲。
(二)重质成城,迈出和美乡村建设新步伐。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质效,持续巩固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成果。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三农工作,切实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促进冠市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三)以人为本,绘就和谐美好新画卷。自觉履行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拿出更多有温度、见实效的举措,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四)居安思危,提升镇域社会治理新水平。聚焦守好安全生产、社会稳定、意识形态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等底线,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全面整合社会治理资源,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以高水平治理保障高水平发展。
下一步,我镇将紧紧围绕乡村全面振兴谋篇布局,聚焦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高品质生活,统筹好发展所需、冠市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坚持民有所盼、政有所为,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推动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