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乡镇信息公开目录 > 柞市镇 > 规划总结

柞市镇人民政府2017年度工作报告

 

    一年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人民,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导向,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年来,全镇经济社会建设工作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全年共实现财政收入844万元,共完成税收350万元;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目标,共化解历年老欠50余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515元,全镇呈现出经济稳步增长,群众逐渐富裕的良好发展态势。

2.农业发展提质增效。今年以来我镇农业发展做到重点工作有推进、难点工作有突破、亮点工作有提升。一是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全面推进。为进一步稳固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层层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加大宣传力度,解决工作矛盾,强化任务落实,勾图指界耕地面积达20000多亩。截至到目前,除个别矛盾大的3个组以外,基本完成任务。户籍资料收集完成85%以上,全镇外围勘察、勾图已完成365个组,完成率达到99%。二是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力度持续加大。采取“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对全镇兼职农民的土地、闲置土地、林地荒山进行有序流转,使我镇农业逐步向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种植方向发展。到目前为止,柞市镇稻田流转面积约10942亩,约占稻田总面积的50%。其中,全镇种植10亩以上100亩以下的种粮大户有110个,共流转稻田面积5600亩;从事粮食生产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有12家,共流转稻田面积5342亩。从事种养发展经营的农场合作社共5家,共实现林地流转面积1850余亩。三是农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镇辖13个自然村,农业人口22835人,现有耕田面积26712亩,其中稻田面积22167亩。今年全镇粮食总产突破17250吨。其中,水稻总种植面积37463亩,总产16250吨;旱粮总种植面积4623亩,总产1000吨。此外,以代柞公路、柞茅公路沿线各村为重点,建立4个连片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双季稻高产种植示范片,其余每村各建立1个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双季稻高产种植示范点。大力发展农户种植优质稻,并促成农户与角山米业签订优质稻购销合同,使农户每亩增加经济收入120元左右。全镇共落实冬种作物种植面积2.62万亩,其中油菜1.7万亩,绿肥0.25万亩,蔬菜0.42万亩,冬粮0.25万亩。秋冬种覆盖率90%以上,良种普及率95%以上,农村人平秋冬种产值1000元。在代泉、赤桥、柞市、阳兴、湾洞桥、河阳、三角7个村发展优质烟叶种植基地,总种植面积共1300亩,亩平干烟叶产量155公斤,为柞市农业经济发展打造一个新的增长点。在虎岭村建立了一个200亩的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产品远销珠三角地区。全镇农业生产逐渐形成了以粮食为主,烟叶、油菜、蔬菜、花生等为辅的多元化种植结构,有效推动了我镇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四是农业扶持力度明显加大。今年以来,我镇共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资金100余万元、公益林补助资金20余万元、退耕还林资金15余万元、农机补贴2万元,并对规模养殖大户发放奖励资金,积极派遣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农业生产,组织农民参加农技培训,为农、林、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五是农业生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加强对农作物种子和农药的安全监管,定期开展农资打假工作。积极组织畜牧站等业务部门重点做好养殖大户和散养户的牲畜、家禽防疫指导和疫情防治工作,加大动物疫情防范工作力度。共免疫注射生猪口蹄疫疫苗3万多头份,牛、羊2.3万头份,猪瘟疫苗3万头份,鸡新城疫疫苗20万羽份,做到动物免疫全覆盖。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共累计屠宰0.165万头,产地检疫1.2万头,剔查出病死猪1468公斤,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3215头,坚决做到发现一例,处置一例,严禁病死猪禽流入市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进一步健全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机制,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广播、发送短信等方式积极宣传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形成“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统筹组织协调林业站、镇村民兵队伍成立村镇两级护林工作队,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专业培训,及时处置山林大小火情2起,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防火安全。

3.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建设新型城镇化为引领,致力于强功能、优环境,力争打造更加宜居宜业新柞市。一是棚户区改造工作有序开展。为加快我镇城镇化建设步伐,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生活条件,按照县委县政府棚改工作要求,我镇积极统筹协调城建、国土等部门成立棚改工作领导小组,扎实有序推进棚改各项工作。目前已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初步修编工作以及180户棚改住户的入户摸底调查、资料收集和实地勘测等前期准备工作,后续征迁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二是公路建设快速推进。今年以来,完成了三角村、代泉村的村组道路硬化共5.5公里,阳兴村、代泉村的公路加宽共6公里,大元村道路路基扩宽2.5公里,湾洞桥道路扩宽并黑化3公里,公路设施的快速推进,有效的改善了交通状况,给群众出行带来了便捷。三是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完善。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投入资金500万元进行小型水利基本建设,解决了代泉、大元、湾洞桥等6个村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修整清淤扩容骨干塘3口,疏通清淤田间渠道12.5km,冬修清淤整治塘坝30余处,对全镇范围内7座一般小(二)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有效的提高了耕地保灌和抗灾能力。四是乡村环境不断美化。全年完成荒山造林1000余亩,森林抚育300亩,补植补造400亩,通道绿化15公里,建设3个秀美村庄。截至目前,我镇拥有生态公益林2800余亩,补助资金40万元,退耕还林面积达2400余亩,补助资金达30万元。积极投入大量资金积极开展以“改善环境、美化村貌、提升品质”为目标的城乡环境同治工作,2.1万平方米城镇道路黑化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中,预计春节前全部竣工。全镇新建下水道2000米,安装路灯80盏。新增垃圾池320个,购果皮箱140个,道路植树1000余株。在不断完善了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同时,还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对各村环境卫生情况进行评比,实施保洁员制度等方式,增强了村民环境卫生保洁意识,使得村庄更加整洁,环境更加优美,在市、县城乡同治工作检查评比中,始终位列前茅。在不断完善了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同时,还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对各村环境卫生情况进行评比,实施保洁员制度等方式,增强了村民环境卫生保洁意识,使得村庄更加整洁,环境更加优美,在市、县城乡同治工作检查评比中,始终位列前茅。

4.社会建设全面巩固。一是社会治理得到加强。深入推进“平安柞市”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民调成绩稳步上升,位居市、前列。强化社会矛盾隐患排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认真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和“12345”工单处置,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积案清理工作,及时回应群众呼声,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全年共及时处置“12345”工单25件,接待来访群众100批次,共接转信访件28件,处理28件,化解信访积案2件,去市赴省上访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100%。全镇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向好,全年镇派出所共接受报警136起,刑事案件立案23起,破案11起,受理行政案件15起,查处14起,受理各种民事纠纷120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人,其中批捕7人,直诉7人,行政拘留13人,全年镇内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刑事案件,各类案件发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二是纠纷调解机制得到完善。各级成立了调解委员会,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和联点干部亲自抓、村两委会协同参与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全镇共调解大小纠纷200余起,调处率达98%以上,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做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有效减少上访因素。三是安全生产形势得到控制。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机制,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制度,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多次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烟花爆竹专项整治、道路交通运输安全整治等专项行动,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及时建立问题台账和整改清单,严格落实销号制度,加大督查巡查和整改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形成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安全氛围,有效确保我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态势。四是计生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制定了计划生育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计生工作长效管理机制,落实了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我镇以稳定生育水平为核心,扎实做好符合二孩政策夫妇生育的审核工作。目前我镇已婚育龄妇女6389人;全镇出生率为11.47‰;符合政策生育率91.37%,三查到位率达98%以上;

 5.民生保障更加完善。一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今年以来,通过教育资源整合,教师队伍得到稳定,教育质量得到提升,生源得到保证,两所中学在全县综合评比中有较大升位。组织资金对全镇部分中小学校舍分别进行维修、改造,有效改善了师生教学及生活条件。通过推进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走进中小学教堂和组织开展“三八”红旗手和“十佳教师”评比活动等方式,丰富了教学形式,激发了教师活力,提升了教学质量。二是文明创建工作继续加强。“村村响”工程完成竣工。截至目前,全镇13个村280个“村村响”广播已全部完成安装测试并投入使用。通过“村村响”广播平台,群众及时了解宣传换届选举、脱贫攻坚、致富创业等相关政策和新闻资讯,帮助群众了解惠民政策、增强致富本领,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村级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文化休闲功能,进一步完善农村健身广场等娱乐设施建设,大力倡导文明娱乐、健康休闲的生活方式。通过组织“拔河比赛”、“红歌颂”“关爱孤寡老人献爱心”等社会参与度高,影响力大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密切干群关系,弘扬时代主旋律。是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围绕“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多万元开展柞市卫生院维修工程,投资180多万元进行洪堰卫生分院搬迁,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镇村卫生服务网络。积极开展村民健康服务活动。共组织举办免费体检达2000人次,适龄妇女免费“两癌”检查240人次,免费结核检查160人次,获得群众广泛好评。推行初级卫生保健制度,对甲型流感、禽流感等流行性疾病加大了预防力度,完善了我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扎实推进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镇参合率达98%,报销金额累计达500多万元。四是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农村低保、五保、民政优抚、特困户救助、高龄补贴、危房改造、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全面落实,累计帮助1600多名困难群众度过生活难关。全镇共发放各类保障金156万元,发放大米2500包75000斤,春节期间走访400多户,发放困难救济金32万余元。全年完成共计89位9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金的发放工作,共计发放高龄补贴77802元,共计资助孤儿19人。社会救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五是群众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今年以来,政府部门想方设法不断拓宽群众就业门路,合理转移农民劳动力,坚持用好政策,用准政策,想方设法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题,共完成了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5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安置9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7人,打通服务好群众就业的“最后一公里”。六是精准扶贫扎实推进。镇党委、政府严格落实脱贫攻坚政策,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通过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全年共计发放脱贫攻坚宣传资料手册28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标语200余幅,同时利用好“村村响”广播、干部进村入户宣传等方式,大力营造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浓厚氛围。通过走访筛查,确保精准识别。组织全镇干部、帮扶后盾单位工作人员及村支两委干部扎实开展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工作,对全镇原建档立卡贫困户1245户3539人进行了全面摸底走访和细致甄别筛查,并重新组织评定。通过精准识别,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38户3345人,真正做到“应入尽入,应清尽清”。严格按照要求对重新评定的贫困户进行分类建档造册,详细注明致贫原因及家庭情况,制定精准帮扶措施,明确结对帮扶责任人,实施精准帮扶。多元化扶贫,切实提高帮扶成效。认真实施脱贫攻坚“七大工程”。一年来,全镇共有13名学生获得教育资助,489名学生享受教育扶贫补助,97名重病患者获得了大病医疗救助,63户152名贫困户纳入了低保兜底,35户121人享受异地扶贫搬迁工程,37户贫困户享受危房改造政策,争取国家资金80余万元在阳兴、洪堰、虎岭、三角4个村实施安全饮水工程80处,有效解决村民的生活生产用水难题。民政、劳务等部门积极组织举办实用技能培训班,全年共有60名残疾贫困户参加了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增强了贫困户的致富能力。广泛开展社会化扶贫工作。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开展好“慈善一日捐”主题党日、“社会扶贫网”等爱心救助捐款活动,筹集资金4300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贫困家庭;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别在柞市片和洪堰片引进两个投资过千万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黑山羊养殖,蔬菜种植,带动贫困户200多户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三个省级贫困村逐渐形成了适合自己的主导产业。由26户农户组织成立的阳兴村牲猪养殖合作社,烟叶种植合作社,沃柑种植合作社,做到“五个统一”:统一进苗,统一技术,统一种植,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积极引入新能源光伏产业和传统养殖业。阳兴村与春光能源公司签订了光伏发电项目,目前已安装了10千瓦,村集体收入每月增加1200元左右。此外,阳兴村还大力发展沃柑种植和小龙虾养殖,年底村集体收入预计可增加5万元左右。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依托绿果园种养合作社、麒麟生态农场、清圆科技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签订产业委托帮扶、劳务用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截至目前省级重点产业帮扶企业雄鹰公司已与阳兴村47户贫困户、163人签订产业委托帮扶协议;麒麟农场、明升合作社、清圆科技合作社等3家县级产业委托帮扶企业已与全镇914户贫困户、2961人签订产业委托帮扶协议,预计帮助贫困户增收至少达到612元/人。

 6.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今年以来,我们在“两学一做”常态化学习教育活动中狠抓政府自身建设,齐心协力转作风、提效能,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干部作风成效明显。镇级“三公”经费得到进一步缩减,有效整治了一批工作作风顽疾。督查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组织开展了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督查及“问责”,行政效能明显提升。积极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建设等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加强了村级财务审计,规范了农村财务管理。廉政建设不断深入。严格执行廉洁从政规定,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出台了《柞市镇公务接待管理办法》、《柞市镇机关内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内务管理制度办法,并严格落实执行。同时不断加大镇机关部门、村级财务审计力度,强化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等重点领域监管,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全镇政治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法治建设全面推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并支持镇人大主席团规范化建设,依法履行职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开展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党对团、妇、武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团、妇、武、工会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的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产业结构单一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二是交通区位边缘化,小城镇建设步伐跟不上;三是地形地貌特殊化,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产业化水平较低,种养业科技含量不高;四是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五是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个别招商引资项目难以推进,影响了柞市镇的对外形象。我们一定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8年基本思路和发展要求

全镇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经济发展、农业转型、社会事业、民生改善、自身建设等重点工作为抓手,促进柞市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发展目标:

抓住“聚合优势,补齐短板,全面发展”这条主线,紧扣精准扶贫工作主题,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建好种植业、烟业、特色养殖业三大生产基地,保护好柞市山清,水秀、林茂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户外旅游、农家乐等项目,推动经济发展,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实现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预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财政总收入增长8%,;城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

  三、主要思路与举措

  实现2018年各项目标,我们的主要举措将在“四个新”字上下功夫,求实效。

1)强化重点,推进新型农业提质增效。

按照“经营集约化、产销一体化、生产标准化、耕作机械化”的要求,继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等特色产业。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方向和品种结构,鼓励创建有机蔬菜专业种植基地。同时将柞市特色养殖业、农产品种植业、农业企业建设成集休闲、旅游、体验于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不断拓宽产业发展渠道,延长产业链。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及各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扶植壮大现代农庄等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打造农业龙头产业,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积极探索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培育一支农民淘宝经纪人队伍,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

2)突出亮点,推进秀美柞市建设新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是柞市镇加快秀美柞市进程的基础性工作,我镇将创新思路、打造亮点,全力挖掘新动力。

加快新集镇规划和建设。从柞市实际出发,整体推进全镇的集镇建设,重点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动工实施,通过改善集镇交通条件,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优化路网结构;发展建设行政、卫生、教育、邮政、信息多功能服务区;解决集镇地下水道及垃圾治理难题,搞好街道的亮化、绿化工程;加快农村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力度。积极争取项目,激发群众热情。多方筹集资金,不断完善农村水利、公路、绿化、亮化,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力争将柞茅公路的维修列入县2018年道路维修工作计划,切实解决群众出行不便的难题。挖掘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积极转化“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工作成果,引进社会资本开发乡村户外旅游项目,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加快美丽乡村提升进程。今年,全镇要把镇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向常态化。重点启动农村生态保护工程,确保完成全镇13个村、1个社区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打造新的环境提升“亮点村”。做好紧盯问题清单整治到位,重点对主要干线公路、新老集镇、重要区域环境整治水平的不断完善提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抓住问题的薄弱环节,加强对镇村环境“死角”、“边界”、“盲点”进行反复排查“回头看”,做好督查考核,保护好柞市山清,水秀、林茂的生态环境。

3)聚焦热点,落实社会管理新举措。

切实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统筹推进14个村社区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设施建设,完善镇社会养老中心及村养老服务站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星级”农家书屋、健身场所,充分发挥“村村响”广播政策宣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功能,组织开展健康文明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切实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坚持把“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继续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按时发放救济金,生活物资,让所有五保户、低保户,应养尽养、应保尽保。关心社会孤儿,尽可能将农村孤儿纳入救助范围,保障好孤儿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认真组织好残疾人知识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水平。做好新农合、新农保的宣传活动,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提高参合率,解决人民群众因病致贫问题。大力开展爱心救助活动,努力营造帮困济贫的浓厚社会氛围,使贫困群众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切实提升村级综合实力。镇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和制定鼓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以奖代补资金管理,鼓励村级依靠资产、资源、资金发展村级经济新亮点,推进村级经营性收入有新增长,真正解决有钱为民办事,为村级基层组织正常运作提供保障。切实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围绕“平安乡镇”的目标,坚持打击和预防并举的方针,深入开展综治维稳工作。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细化镇村两级责任,借助社会网格化管理,进行摸底排查,调处纠纷,将矛盾纠纷消除在基层,最大限度减少群众非正常上访事件,确保无群众集体上访事情发生。

4)立足起点,开创法治政府建设新局面。

 改革发展任务越繁重,人民群众期盼越强烈,政府越应加强自身建设。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依法治镇为引领,努力创新管理方式,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恪尽职守,开拓进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

加强队伍建设。全镇各级干部要坚定不移地把强化法治思维放在依法治镇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强化“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引领和带动全镇人民养成学法、遵法、用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全面建设守法诚信、平安有序、人民满意的法治社会。我们每个干部既要在新常态下保持定力、主动作为,保持平常心态,打破“惯性思维”,积极进取,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柞市镇”的征程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建立科学严谨的法治政府建设评价体系,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树立敬畏法律、崇尚法治的信念,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职能力。主动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程序,打造开放式、多元化、参与式行政管理新机制。健全行政执法体制,规范执法程序,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决纠正违法和不当行为。

持续转变作风。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全面担当“两个责任”,深入整治“四风”,以实际行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求真务实,紧紧围绕柞市镇发展重大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先进经验,推动工作落实。强化责任担当,主动作为、奋发进取,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强化责任落实,完善目标管理、督查推进、绩效考核机制,强化督查结果运用,严格实施行政问责,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及时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切实增强政府执行力。

抓牢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抓好督查整改工作,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进一步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力度,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加强对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工程建设、产权交易、招标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和制约。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规范运行程序,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强化预算管理,切实做好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严格规范机关公务人员行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反腐倡廉的坚强决心和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衡南县柞市镇人民政府

                    2017年11月2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