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市镇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
工作计划
中共衡南县柞市镇委员会
衡南县柞市镇人民政府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柞市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立足实际,主动谋划,扎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2024年全年的工作情况
党建引领聚势赋能。柞市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推进党建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作为党建引领的关键点和重要任务,聚焦破解乡村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工作,全面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增强广大党员的担当定力、攻坚毅力、落实合力。
粮食生产扛稳责任。坚决遏制耕地抛荒,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严守粮食安全底线。今年全镇粮食总种植面积3.713万亩,总产突破1.625万吨。抓好高产示范创建,创建4个千亩高产示范片,坚持高标准、大连片,促进粮食提质增产。全面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共落实冬种作物种植面积3.25万亩。持续扩大芝麻、棉花等传统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深入开展农民技能培训、病虫害绿色防控及专业化统防统治、农业信息发布和农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等技术服务。
耕地保护彰显担当。扎实开展农村违法乱占耕地摸排、执法监察及田长制动态巡查工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按时完成耕地恢复和水田开发任务。全年共治理抛荒耕地面积625余亩,完成耕地恢复197.5亩,耕地流出整治92.36亩。
乡村振兴衔接有序。2024年新纳入5户监测户,目前共计23户,风险消除1户,1户正在审批中,扎实开展集中排查、应纳尽纳和精准帮扶。抓好"三保障"工作,做好雨露计划和安全饮水工作,高效完成8户危房改造工作,抓好就业和产业帮扶,为脱贫户和监测户提供46个公益岗位。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聚焦美化提升村容村貌,进一步巩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和改厕提升成果,创建美丽宜居宜业乡村。
基础设施跨越提升。全面完成柞市至茅市公路提质改造工程,完成清圆合作社等三条产业路建设,持续实施主要道路安防设施、柞洪公路亮化工程建设,农村交通道路水平大幅度提升。今年全镇共完成山平塘护砌、维修、清淤扩容35处,河道疏浚15公里,田间渠道疏浚治理22公里,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巩固八座小二型水库退养成果,夯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河长制,完成样板河打造和小微河清淤,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域生态。
底线工作抓实抓牢。认真抓好抓实平安建设,深入村组、屋场、学校、开展禁毒、反电诈、安全生产、消防等政策宣传宣讲,用身边的典型案例扎实开展警示教育。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道路交通、消防、燃气、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安全隐患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大力实施柞市敬老院消防改造、柞洪公路安防设施建设等安全隐患整治项目,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全镇未发生一起较大及以上事故。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全镇低保纳入共计363户694人,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深入开展扶残助残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关爱服务,做好低保、特困人员、重点优抚对象、残疾人等对象社会救助工作。深入开展临时救助,2024年度临时救助家庭242户,救助金额21万余元。强化培训促就业,强化对接促就业,年内共完成城镇新增就业786人。全面保障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服务,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利用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形式多样文艺演出、健身广场舞等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二、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当前,我镇在加快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短板,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速度不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短板欠账较多,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缓慢,产业支撑力度不够,城镇建设品质不高,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办法不多。
三、2025年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
坚持守底线,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狠抓落实之效,深入落实屋场恳谈会制度,在群众家门口调矛盾、讲政策、解难题、谋发展,不断深化"万无一失"和"一失万无"的忧患意识,持续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禁毒、耕地保护等底线工作,扛稳底线责任,绝不给县委、县政府添麻烦。
(二)坚持强产业,确保乡村振兴衔接有序。行富民强民之举,务经济发展之实,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加强脱贫户动态化管理和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细化、实化防返贫帮扶措施,坚决筑牢不出现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根据地域优势,大力发展柞市麻羊和黑山羊养殖,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加快打造"柞市一只羊"产业特色品牌。
(三)坚持惠民生,推进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怀亲民爱民之心,尽为民惠民之责,多措并举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镇村各类阵地建设提质改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等,小步快跑补齐短板,夯实柞市发展基础。
今后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团结、依靠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气魄、更实的作风,把握机遇,聚力争先,为高质量建设和谐民富镇强、秀美新柞市而努力奋斗,为实施"工业强县 文教旺城"发展战略贡献柞市力量,彰显柞市担当。
附件下载: